-
三峡大坝的建成,确实对长江中下游的防洪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荆江大堤所承担的“蓄洪”功能提出了挑战和改变。我们来分析一下:
"1. 荆州蓄洪功能是否还需要?"
"部分需要,但性质和方式已改变:" "削峰补枯作用仍然重要:" 三峡大坝虽然能显著削减洪峰,降低对荆江大堤的直接压力,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在极端强降雨事件中,三峡的调蓄能力也是有限的。此时,荆江大堤及其附属的湖泊(如洞庭湖、江汉平原的湖泊)仍然承担着削峰、滞洪、分蓄洪量的重要作用,以保护更下游的城市和地区。 "区域防洪体系的一部分:" 荆江大堤仍然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屏障。即使三峡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特定组合洪水(如上游来水大,同时中下游也普降大雨)下,荆州的防洪压力依然存在。因此,荆州及其周边的蓄洪区(如四口、汉津湖等)作为最后的防线,其“分洪”功能在必要时仍然不可或缺。 "水资源调节的辅助作用:" 三峡水库也有一定的枯水期供水调节功能,但天然径流和上游用水需求复杂,湖泊调蓄在区域举报 -
三峡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地区,大坝高程185米,正常蓄水高程175米,按正常蓄水位175米高程总库容可以达到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最大防洪库容可达221.5亿立方米。三峡工程的巨大库容,大大减轻了下游江汉平原等地区防洪压力,将荆州段的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的解决了中下游的洪水威胁,在遇到特大洪水时,荆州等下游沿江地区还有可能遇到洪水侵扰。所以荆州地区的荆江分蓄洪区、洪湖分蓄洪区存在仍然很有必要,并且要持续维护。
三峡大坝:
1、三峡工程的位置决定了其只能缓解中下游的洪水威胁,不能根治。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宜昌正好位于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点。长江上游里程全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从地图上可以看出,上游有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等数百条直流支流汇入,其中支流流域面积最大的嘉陵江和年径流量最大的岷江均在长江上游地区。而上游的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岭南麓也是我国降水丰富地区,年均降水量均在1000毫米以上,且降水主要集中在5、6、7这三个月。长江上游如此大的汇水面积,在遭遇大范围长时间暴雨时,三峡工程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显然不可能挡住全部上游的来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必须对超额洪水进行下泄。而中游宜昌以下也有清江、湘江等较大支流汇入长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又是降水丰富、水网密集地区,全流域暴雨情况下,上下游洪水交汇完全有可能威胁到荆州、武汉等城市的安全。
长江流域图:
2、三峡工程设计防洪能力可以抵御百年一遇洪水,对千年一遇洪水需要配合分蓄洪区才能保证江汉平原安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官网中对三峡工程防洪能力也有着明确的介绍:“三峡工程按千年一遇设计,其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由原来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可以抵御1954年型的大洪水;遇千年一遇或类似于1870年的特大洪水,经过三峡水库调蓄后,可控制枝城流量不大于80000立方米/秒,配合荆江地区的分蓄洪区运用,可避免荆江地区发生干堤溃决的毁灭性灾害”。这段介绍已经清楚的指出,三峡工程可以抵御类似1954年、1998年百年一遇的洪水,但是遇到类似1870年等千年一遇的洪水,还是要配合下游荆州段分蓄洪区才能有效抵御。虽然千年一遇的洪水发生概率很低,但是不能因为概率低就不设防,毕竟江汉平原太过重要。
三峡泄洪:
3、荆州江段先天防洪条件不足,河流条件差。荆州长江段是荆江一部分,荆江河段自湖北枝江到湖南城陵矶,全长360公里。自古“千里长江、险在荆江”,特别是荆州管辖范围内的下荆江地区180余公里河段,由于位于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加之河道九曲回肠、蜿蜒曲折,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沉积河道中。泥沙日积月累导致河床已经高于两岸平原,形成“地上河”,北岸仅仅靠一条长江大堤保卫者江汉平原的安全。虽然长江大堤经过历年不断整修,防洪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加之有三峡工程作为屏障。但是在遇到超历史洪水时,仅仅依靠长江大堤来保证武汉、荆州、岳阳等沿江城市的安全是远远不够的。正所谓不能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必须要有蓄洪设施来进行绝对保障。
江汉平原:
可能有人要说了,投了这么多钱修建三峡工程还不能根除下游洪水问题,三峡工程是不是没用?这个观念我认为是完全错误的。2010年、2012年长江中上游遭遇长时间暴雨,三峡入库流量达到70000立方米/秒和71200立方米/秒,而经过三峡工程拦截调蓄后出库流量控制在40000立方米/秒,削减洪峰流量近40%。如果没有三峡工程,如此大的洪水全部下泄到下游荆江河段,那么1998年全民抗洪的场景可能又会重现,要知道1998年荆州沙市段水位最高时,长江最大流量才不过63330立方米/秒。
正是意识到江汉平原的重要性,所以国家继续在湖北投资新建了一系列的分蓄洪设施,如位于洪湖境内的“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等。并且近些年蓄洪区由于规划受限导致发展缓慢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省级政府的重视,相信未来蓄洪区也不会是发展的障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