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荆州,败夷陵,丢街亭,哪一个对蜀汉影响最大?

荆州 更新于:2025-07-21 17:46
  • 凉心157963161

    在三国历史中,失荆州、败夷陵、丢街亭这三个事件都对蜀汉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影响程度各有不同。
    1. "失荆州":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208年,是刘备在与曹操的赤壁之战后,夺取荆州的关键一步。荆州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中原与江南的桥梁,对蜀汉而言,失去荆州意味着失去了重要的战略基地和后勤补给线。荆州之失,使得蜀汉在后来的北伐中失去了重要的根据地,对蜀汉的整体战略布局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 "败夷陵":发生在公元222年,是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对东吴发起的战争。虽然刘备一度取得了优势,但最终因东吴将领陆逊的火攻而大败,导致蜀汉军队损失惨重,刘备本人也在战败后不久病逝。夷陵之战的失败,使得蜀汉失去了与东吴争夺天下的机会,同时也使得蜀汉国内士气大挫。
    3. "丢街亭":发生在公元228年,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的重要战役。街亭位于蜀汉与曹魏的交界处,是蜀汉北伐的必经之地。街亭的丢失使得蜀汉军队无法顺利北进,诸葛亮不得不改变战略,导致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综合来看,"失荆州"对蜀汉的影响最大。荆州之失,使得蜀汉

    举报
  • 七颜991023

    从战役失败的影响来看,丢街亭仅仅是一场战役的失利,对于诸葛亮的北伐事业留下了阴影,但并没有实质性的损失。可以说,仅仅是一次没有达到预期目的的战役而已。

    但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与之不同,给蜀汉带来致命的创伤。究竟哪一个战役影响更大,豹眼认为还是夷陵之战为最。

    这个问题太大,豹眼不想全面展开,也不想落入窠臼。仅仅从《隆中对》这一战略出发,简单说一下这两次战役的影响。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感于刘将军的诚意,也就推心置腹,高屋建瓴、拨云见日,为刘备制定了谋取天下的军事战略。

    诸葛亮建言道: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荆州军事位置重要哦,物产又丰富,南到南海,东到东吴,西到巴蜀,这是一个用武之地;益州险阻,沃野千里,乃天府之国,汉高祖就是以此成就的帝业。

    而荆州之主刘表不能守,这难道是上天要赐给将军您吗?益州刘璋暗弱,张鲁在北面虎视眈眈,蜀中有智之士都在眼巴巴地等待贤明的明君呢。

    这几句话说得刘备的心里一动一动的,好不上急?急捞捞地等待下文。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说:将军既然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如果占据了荆、益,西和各戎族,南安抚夷越,东结好孙权,内修政治,静待天下时局的变化。一旦出现机会,就命一上将从荆州出兵宛城、洛阳,您亲自率领益州之众出秦川,百姓箪食壶浆以迎将军。那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这番话,不仅马屁拍得好,而且给刘备画了一个天大的馅饼。听得刘备是满嘴哈喇子流不止。

    豹眼孤陋寡闻,找不到更多的史料解释刘备如何成为刘皇叔的,窃以为可能就出在诸葛亮这个帝室之胄上。

    帝室之胄,不就是汉室宗亲吗?是不是汉献帝他老叔,只有刘备自己知道。为了让刘备称帝,在汉献帝还活蹦乱跳的时候,诸葛亮就安排给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从这件事来看,诸葛亮在刘备帝室之胄的身份上,大做文章,就毫不足奇啦。

    占据荆、益,还能成就霸业,更可能兴复汉室,这对还无立锥之地的刘备来说,是多么大的吸引力哦。

    之前,刘备只是一门心思要占据个地盘,做一方诸侯。现在有了匡扶汉室的志向,这就高大上啦。

    刘备开心,也就有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的感慨。

    应该说,诸葛亮很年轻,但很老道,政治智慧和造势能力不是凡人可比哦。

    但《隆中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在对待东吴的关系上,也就是在荆州的定位上,诸葛亮犯下了致命的错误,这是最终导致襄樊之战失利、夷陵之战惨败的根本原因。

    这不是豹眼的观点,豹眼只是非常赞同而已。

    孙刘联盟固然重要,但毕竟是利益的联合,必将也因为利益的争夺而破裂。

    荆州在扬州的上游,关系吴国的安危,孙权对荆州势在必得。如果没有荆州,便没有吴国。

    这一点,刘备、诸葛亮没有充分地意识到,是最终决定襄樊、夷陵两次战役惨败的根源。

    初平二年(191年),刘表主政荆州时期,为了荆州,东吴集团的奠基者孙坚征伐江夏,江夏太守黄祖败走,逃到岘山。孙坚追击,中了黄祖的埋伏,被飞箭射中,脑浆逆流而亡。可谓死得很惨,时年三十七岁。

    年仅十七岁的孙策,安葬了父亲,守孝期满,就哀求袁术把其父的旧部还给他。据说还把传国玉玺抵押给了袁术,这个没有史料记载,并不可信,但为了替父报仇,孙策的确受了很大的委屈。

    孙策基本平定江东以后,就来找黄祖算账。尽管是有替父报仇的意图,也不排除要抢夺荆州的目的。没有荆州,东吴就成就不了霸业。这一点,孙坚、孙策、孙权恐怕都很明白。

    诚如诸葛亮所言,刘表没有大的野心,就想守住荆州,过他的小日子。刘表与孙权屡有交战,互有胜负,也就相安无事。有刘表在,孙吴暂时就是安全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刘表,刘表病逝、刘琮投降,整个荆州归属了曹操。

    曹操占据了荆州,就卡住了孙吴的咽喉,孙吴的灭亡也就在旦夕之间,这也是孙吴誓死也要与曹操决战的根本原因。

    除了周瑜、鲁肃等极个别人外,张昭等人极力主张与曹操议和,实质上就是投降。因为荆州一失,孙吴就失去了屏障,几乎就不能存在啦,这也是主张投降的原因所在。

    荆州对于孙吴来说,恐怕比扬州更为重要。

    赤壁之战后,孙权把治所由镇江迁到秣陵,筑石头城,改名建业。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襄樊之战后,曹操封孙权为骠骑将军、荆州牧、南昌侯。随后,孙权就把鄂作为都城,改名武昌,设立武昌郡。之后,孙权也是在鄂称帝,然后迁都建业。

    从这个过程来看,孙权是逐步把经营的重心向荆州转移,对于荆州那是势在必得。

    赤壁之战后,鉴于孙刘联盟的存在,孙权暂时还需要依靠刘备的势力来稳固荆州,对抗曹操。

    一旦孙权缓过劲来,就想讨要荆州。

    建安二十年(215年),趁刘备取得益州,孙权讨要荆州不成,就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刘备起兵五万赴公安,关羽三万在益阳与鲁肃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由于曹操夺取了汉中,刘备恐怕蜀中有失,不得已与孙权湘水划界。孙权趁机得到了长沙、桂阳以及以前就占据的江夏。刘备暂时占据南郡、零陵、武陵三郡。

    与刘备议和后,孙权立马出兵合肥。因为合肥的重要性恐怕要超过荆州,这都是东吴的咽喉所在。孙权暂时与刘备妥协,并不是要放弃荆州,而是有更大的野心。

    从孙权屡次征讨合肥无功而返来看,其对荆州也绝不会彻底放弃。

    只要刘备在,始终对孙权就是一种威胁。尽管有孙刘联盟,但那至多就是一张纸的事。如果曹操一旦与刘备联手,东吴的灭亡就在旦夕之间,孙权不得不谨慎。

    但刘备、诸葛亮对于孙权势在必得的意图,始终没有足够深刻地认识。总以为孙吴要依靠蜀汉对抗曹操,不敢与刘备真正翻脸。湘水划界的教训早就忘记啦,而孙权自始至终却没有忘记刘备占据的荆州部分。

    孙权与刘备在荆州地面上,一直存在摩擦,最终导致了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

    孙权与曹操联手一起做掉了关羽,最终彻底夺取了荆州。这足以说明,孙权对于荆州是势在必得,不会考虑孙刘联盟,也不惧怕将来直接面对曹魏。孙权真正害怕的是曹操与刘备联手,把东吴灭掉。

    襄樊之战的失败,是刘备、诸葛亮一开始就存在的战略错误。

    由于战略判断失误,刘备、诸葛亮对于孙权趁关羽北伐之际偷袭荆州,毫无思想准备,以至于对荆州没有一兵一卒的驰援,致使关羽惨败,失掉了荆州。

    再看一下刘备其他主要谋士、将领的态度吧。

    庞统、法正、赵云等人,都是主张放弃荆州,集中主力北上争夺雍州、凉州和关中,并以吴作为外援,牵制曹操。

    这个就不详细说了,就做一个事后诸葛吧。应该说他们的主张要比诸葛亮高明许多,如此一来,蜀国的局势会相当乐观。

    以此看来,主动放弃荆州,送孙权一个天大的人情,让曹操把战略重心彻底放在孙吴一方。刘备趁机发展实力,等待时机。

    即便在关羽失掉荆州之后,就此放弃,刘备不要发动夷陵之战,而是精心经营好蜀中。那么,刘备的局势还是有挽回的余地。

    至此,诸葛亮才算明白,荆州自始至终就不该是刘备所有。刘备除了在荆州失掉了关羽及数万精锐,没有得到任何利益。

    诸葛亮意识到了隆中对的战略是先天不足,及时修正才是正确的选择。于是,诸葛亮极力阻止刘备伐吴。

    但刘备依然幻想在诸葛亮隆中对所画的馅饼里,做着美梦,一心想夺回荆州。

    替兄弟报仇的名义,不能说绝对没有,但刘备夺回荆州是他最大的目的。这里就不去分析刘关张三兄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情义啦。

    不管刘备出于何种目的,发动夷陵之战,致使蜀汉彻底失去了元气。关羽的襄樊之战,最多是令刘备集团伤筋动骨,还不至于导致毁灭性打击。

    如果把占据荆州看作是战略错误,那么失掉荆州,也就没有失掉多少战略机遇,最多就是损失了几万人马而已。

    从这一点来看,夷陵之战失败,远比失荆州对蜀汉的影响要大得多。

    失街亭仅仅是诸葛亮北伐事业受到了挫折,并没有很大损失,只是失去了一次战机。纵然马谡守住了街亭,诸葛亮能否战胜曹魏也是个未知数;

    孙吴对于荆州是势在必得,刘备、诸葛亮没有足够的认识,致使失荆州,遭遇了巨大的损失,但战略上还是有机会的;

    但夷陵之战后,不仅刘备病逝,而且蜀汉精锐尽失,基本是彻底的失去了机会。自保自救、维持生存已经是十分困难,更不要说争夺天下啦。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