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观察|文化活动常态化:从“网红”走向“长红”

荆州 更新于:2025-10-27 11:42
  • 王自在喜鹊9Q
    量易得,人心难留。一座城市能否从“网红”蜕变为“长红”,不在一次的爆火,而在于是否构建起可持续的文化场景与深厚的情感连接。荆州实践给出启示:三大城门,三种叙事,共同织就一张贯通古今、融合艺术与生活的文化之网。

    荆州坚持文化赋能,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正是对“长红”路径的精准破题。真正的城市吸引力,绝非靠一两场活动“吸睛”,而要靠系统性供给“润心”,在“常态化”上持续发力。

    城市“长红”的生命力,在于日常积淀与创新循环。荆州“趁热打铁”,推动“假日场景”向“日常生态”转化。除了对三大城门活动实现常态化运营外,还

    可以鼓励商户开发具有楚文化符号的特色产品,延伸“游购娱”消费链条,让游客带走的不只是照片,还有记忆。

    城市“长红”的根基,还在于市民的认同与参与。当荆州人将文旅活动视为引以为傲的城市名片时,有助于建立文化自信。南门歌王争霸赛让普通人登上舞台,大北门的《三国英雄路·我在荆州演三国》实景互动演出让市民成为“东道主”。这种“人人都是主角”的设计,正是凝聚城市向心力的关键所在。

    流量终会退潮,唯有文化才能筑起不朽的堤岸。未来的城市竞争,不是比谁更“火”,而是比谁更“懂”——懂历史,懂人心,懂如何让一座城,在时光中持续发光。从东门、南门、大北门到整座古城,荆州正以文化创新为笔,以活动常态为墨,书写一座城市从“网红”走向“长红”的时代答卷。(评论员 曹歌)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